古建名詞丨單材與足材
單材
單材宋式建筑大木作構件尺度標準。據宋《營(yíng)造法式》規定,“單材”高十五分,厚十分。有時(shí)也稱(chēng)“一材”或“材”?!皢尾摹痹从诠沤ㄖ杭苤械姆借?,即枋,是井干式結構的枋材重疊做法的產(chǎn)物,并非由栱之斷面演變來(lái)?!秴问洗呵铩分杏校骸胺虼蠼持疄閷m室也,景小大而知材木矣?!贝酥械牟?,顯然是用于建造房屋的木材?!秱髯印罚骸皹嫶髲B者,先則匠而后簡(jiǎn)材?!闭f(shuō)明了加工材料的重要性。沒(méi)有統一規格的材料,肯定建不起來(lái)相互疊架的井干式建筑,“單材”就是建造井干房屋的最基本的單位,后逐漸演變?yōu)楹饬繂挝?。唐宋建筑的檐下和梁架內,仍保留層層枋木疊架的做法。宋《營(yíng)造法式》列舉了使用“單材”的構件,如:華栱在補間則用“單材”,即以“單材”為權衡。以“單材”制作的栱,稱(chēng)單材栱:以“單材”制作的其他構件,如枋木等,則稱(chēng)為單材枋等。
名詞延伸
單材栱
大木作斗栱的一種,主要用于每攢斗栱的里外拽架上,清式瓜栱、萬(wàn)栱都做單材栱,受力比正心栱要小,故稱(chēng)單材栱。
單栱造
宋式大木作術(shù)語(yǔ),與重栱造相對應。鋪作跳頭上僅施橫栱一層(如令栱),上承替木或素枋、其間不用慢栱的構造方法。單栱造跳頭上的挑升高度為兩材一栔。
足材
宋式建大木作構件尺度標準。宋《營(yíng)造法式》中規定的衡量單位,與單材相對應,是指比單材尺寸加人的材分,即“材上加栔者,謂之足材”,栔,即兩層枋之間的空擋部分,如以斗衡量,則為平和欹兩者的高度?!白悴摹笔窃趩尾牡母拍蠲鞔_之后出現的,與斗和栱有著(zhù)密切關(guān)系。古代井干式結構,其重疊的枋材出現空間,于枋間的填充木料,可能就是“足材”的緣起。按“材廣十五分”加“栔六分”,則“足材”為二十一分。所以“足材”又俗稱(chēng)“一材一栔”。單材的大量使用,斗與栱的結合,導致許多承重構件之間出現空隙,為了提高單材的強度。古代匠人發(fā)明了栔,栔便成了填充構件?!白悴摹睒嫾淖龇?,一般分為整體“足材”和另加栔的“足材”兩種做法,如泥道栱加暗栔,則屬后者。至遲唐代己經(jīng)使用了“足材”標準,“足材”的意義在于,其發(fā)現與運用使梁架結構更趨簡(jiǎn)化。
足材栱高21“分”,寬仍為10“分”。足材栱高度多出的6“分”恰為上下栱之間由斗墊托而出現的空隙的高度──一栱(6“分”)。
斗栱或素方用料的斷面尺寸為一材,高寬比為3:2.栔(音zhi)兩層栱之間填充的木件斷面尺寸。"一材一栔"為足材。其中材高15分,寬10分,栔高6分,寬4分??梢?jiàn)一足材為21分。材分八等。一等材6寸×9寸,相當于四個(gè)八等材。如柱徑大小為2足材~3材,即42分~45分之間。
足材栱高21“分”,寬仍為10“分”。足材栱高度多出的6“分”恰為上下栱之間由斗墊托而出現的空隙的高度──一栱(6“分”)。泥道栱上有慢栱時(shí),兩栱之間空隙里通常用稱(chēng)為暗栱的木條進(jìn)行填充,它的斷面被規定為高6“分”,寬4“分”。又如,第一跳華栱長(cháng)60“分”,由此確定了華栱出跳,最長(cháng)為30“分”;泥道栱、瓜子栱長(cháng)62“分”;令栱長(cháng)72“分”;慢栱長(cháng)92“分”。
內容源自李劍平《中國古建筑名詞圖解辭典》、王效青《古建筑術(shù)語(yǔ)辭典》。